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同步测试:第6课《戊戌变法》,新学期预习复习资料!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材料分析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七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第7-11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1(1-3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2(1-3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问答式知识点速记》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问题式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微 课





本期内容





本文包括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材解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材问答】+【同步测试】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快速查询相关内容

八上历史


第6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2.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解读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
2、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
(3)主要内容: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4)结果:上书未达光绪帝
(5)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代表人及主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
5、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6、开始: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7、主要内容有:
(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8、名称由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9、结果: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10、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1、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拓展延伸


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启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1)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其阻挠和破坏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2)维新派力量单薄,寄希望于袁世凯。(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材料三: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3)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光绪帝无实权)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4)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课堂小结



教材问答


P29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P31课后活动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族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


同步测试


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2、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血染黄海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8、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9、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10、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参考答案:

CCBBC   BDBAD


往期精彩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知识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表格知识提纲(1-21)

九年级上册道法第一单元测试卷(1)

初中历史同类知识归纳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上历史第3单元思维导图、课件、知识提纲

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